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病理切片上的群星
昨天深夜,我突然醒过来。窗外黑乎乎的,连最后一颗星也隐去了。我的脑海中不知怎的竟回旋着几个词———“北大荒”“精神病”“知青”。我想再睡一会,却被一种不知来由的寒意所拦截。天快亮时,忽然想起几天前在报上读过一篇纪实文字,上云:东北某市的一家医院在前年专门成立了“知青科”,收治来自北大荒的五十多名知青,他们竟然都身患精神分裂症。另外被我记住的,是从这座城市边缘流过的松花江距这家医院不远,自然距“知青科”病区也不远。
没想到,几天过去了,这件事依然烙在心头无法抹去。仿佛在黑暗中摸索无意碰响了一把旧琴,内心的弦索被猛地拨动。我经历过知青的年代,不过那时已是“文革”末期,不久就迎来了第一轮知青返城潮,紧接着恢复高考,巨大的时代涡轮重新筛淘这一批批过江之鲫。尽管“北大荒”对我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但在深夜里,这些词如同北国屋檐下悬垂的幽蓝的冰溜子,凝集着《国际歌》般久远而严酷的岁月风尘。
如今,他们仿佛是从一个黑暗的世界里突然跑出来,非常不适应地怔在那儿。新鲜的、隔世的阳光强烈而炫目。几十年前,“知青”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而今天,你只能在北方某个城市的医院看到这个特殊的词组:“知青科”。我承认我被这个词组炮烙了一下。这个被包扎的旧词,看上去有点像新的了。在这个世界的所有医院里,“知青科”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医院里的分科是与身体各部位或病理学分类相关的,诸如“五官科”“胸外科”“骨科”“肿瘤科”。而“知青科”既指向一种特殊的群体,也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病理学色彩。
谁也无法想象,在“知青”这个词淡化了几十年后,“知青”会与“科”这个词素粘合在一起。而他们就活在“知青”与“科”之间,在那细狭而晦暗的词素间苟延残喘。他们穿着清一色的、带暗条纹的病服,不是枯坐在蓝色长凳上喃喃自语,就是蜷坐在病房一角企望被阳光短暂地“明媚”一下。“知青科”里那单调、僵冷、净洁的白色,对他们而言永远像世纪深处的积雪无法融化。他们有时也试图说一段原始场景,可一出口就丢失了许多细节。他们喜欢诗歌,偶尔也朗诵普希金,尤其喜欢那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们是那个疯狂年代最终的、最底层的、最肉体的承受者,是最没有话语权的、最孤弱的存在个体。而如今,他们只是“知青科”中的一个词素,不再是当年那个热血澎湃的青春单词了。只有夜晚是个例外。那时候所有的大夫都睡熟了,注射器和电棍睡熟了,贪官们也睡熟了,绳索也睡熟了,“知青”这个词素仍会从“知青科”中走出来,彳亍在深夜里,像幽灵一样弄出微响,将这个或那个也做过知青的人惊醒。
印象最深的是一首叫《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诗作者郭路生也是知青,后来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这首写于一九六八年的诗,你找不到一点红色豪情的痕迹,充溢的却是临别的感伤、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晚雾般的迷茫。他的诗因此遭受批判,但仍在朋友圈及知青群体中传抄并流布全国。
作为一代人的青春献祭,“知青”已尘封在历史深处。这五十多个病者,没想到自己成了那个历史称谓在当下仅存的实体———“知青”仍是他们的身份。你可以说他们是被那个时代劫持的人质。现在他们被放回来了……没有表情也没有记忆地回来了。这些头发花白、动作麻木、滞缓的迟暮者,从红色运动的弄潮儿到开放年代的弃儿,经历了巨大而不可思议的历史裂变。“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郭路生的诗),“好的声望”和“坏的名声”对他们一点也不“分裂”,并伴随他们一起在水中煮过,在火中炼过。
没有人认识他们。生活在新世纪阳光下的小字辈不知道他们,他们的父辈作为一个整体已纷纷凋零,他们的同辈早已改变了身份而成了新时代的幸福者。这注定了他们是那个时代仅存的零余者。
“知青科”向我显现出类似时光漏斗之物。那些零散在北大荒的精神病患者,从这奇特漏斗中被集结到一个特殊的场域。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很少有人将“知青”这种身份保持至今,也很少有知青将“北大荒”作为第二故乡持守终生。而他们正是这样一群人。这并非因为他们比别人更高尚,更纯粹,而是因为他们在新时代的过滤器下再度沦为底层。但这种“沦为”仍与那个疯狂的年代有关。他们至少经历过两种疯狂:一种是为红色乌托邦而疯狂,那是一种不惜代价、不计后果的集体疯狂;另一种是为前一种疯狂而疯狂———病理学意义上的疯狂。这后一种疯狂正是前一种疯狂的深度见证。在“知青科”白色病房里,他们必须按时服用镇定药。至于前一种疯狂仍缺乏特效药,它改头换面地在“爱国”的名义下极尽狂躁之能事。
与“战争综合征”不一样的是,“知青综合征”似乎必经相对漫长的时间,才能在世人慢慢淡忘和时间的掩埋中突然发作。他们得病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开拖拉机轧过一捆稻草,却断定自己轧死了人,精神从此失常;有的因其他知青回城了,突然发了疯。其共同病症之一是严重失忆:既记不清哪一年去北大荒,也记不得故乡父母的确切住址,倘或记起某件往事,也不过是分裂成碎片的幻象而已。从病理学上说,他们是不宜或不能回忆的,遗忘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事情。即使你对他们提起过去的事情,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在听别人说故事。但“知青科”注定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它以一群精神病患者向世人讲述一个年代,又以一种特殊的病症反照当下这个年代。
“知青科”在我看来更是一种言词的粘连与聚集。那个时代所有喧嚣的热词归于沉寂了。只剩下“知青”与“科”重新粘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过往年代投射在今日的奇特镜像。与其说这是一群来自过去年代的精神病患者,不如说“知青科”本身已构成了一种病理性切片:在前一种疯狂里,你不难看到当下这个奢华低俗的社会所缺失的东西———那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纯洁和激情。在后一种疯狂里,你可以看到那个清除个体的狂热时代最终给生命个体造成的伤害。命运的不公表现在,他们是在以一种清除个人的集团状态(那时根本没有个体可言)中来承担乌托邦疯狂的,而当乌托邦破灭群体作碎片迸散时,“北大荒”现场只剩下他们被时代痛楚地剥离下来的存在个体,以及由孤单个体来承担疯狂所带来的一切遗弃和厄运。在集团价值高于一切的社会,个体受到的伤害却长期没有他们为之献身的集团对此负责。他们患病后,有的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有的被关进肮脏的黑屋,用铁链锁在窗柱上,更多的遭到家人无可奈何的背弃。在经历幽囚、出走、流浪和遗弃等种种磨难后,他们最后才辗转来到“知青科”。
以郭路生为例。在他身上过去存在着精神分裂,而现在则存在着两个人的分裂:患精神病的知青诗人郭路生,和被权力改塑成人权先驱的食指。一九七九年郭路生写下代表作《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并开始使用笔名“食指”。据称,该诗“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被评论界认为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我还不是一条疯狗,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狗急它能跳出墙院,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然而,有关这首诗的诠释一直存在争议。自由派认为它是中国民间最早的人权宣言,并在二○○八年将《中国自由文化·诗奖》授予诗人食指;新左派认为副标题已揭示了本诗的主旨,即诗人仍抱持红卫兵的老左派立场,对“奢谈人权的人们”进行嘲讽;怀疑派认为它只传达了“一种政治糊涂主义和红卫兵中人、一些失落者的哀叹”,食指不配“成为一代诗宗和中国之惠特曼”。
笔者认为,作者的意图既不是坚持红卫兵的老左派立场批驳“人权”,也不是自由派所竭力拔高的人权宣言,而是一个身陷其中的病患者对个人存在的痛切传达。所有的解读都忽略了这首诗写于郭路生患精神病(即一九七二年)七年之后,诗人作为精神病患者在社会和病院所遭受的磨难。在那个时代,“疯子”受到的歧视是今人难以想象的。第一节准确概括了入精神病院前受尽戏辱的体验,第二三节是写关进牢狱般的精神病院后,痛陈“我还不是一条疯狗”到“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的苦楚和辛酸,那是一种失去人身自由的痛苦。争论最大的还是最后一节及结句,“无情的锁链”暗含的诠释空间太大。其实,“无情的锁链”在诗人眼里是具体的,“疯子”在社会上(包括在病院)遭到家人捆绑、关进黑屋甚至致残致死,是常有的事。诗人郭路生在病院写下这首诗,充满了对这种“非人对待”的病理性仇恨。即便到了九十年代,郭路生在诗中表达的愤怒仍未消减,“有时止不住想发泄愤怒可那后果却不堪设想……天呵,为何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在疯人院消磨时光!”(《在精神病院》)对他而言,那些被阔论的“人权”简直就是一种“奢谈”,对改变病院内外像他这样的生存者毫无用处。“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既是对“人不如狗”的呼应,也是对“奢谈人权的人们”的嘲弄。这首诗显然存在一个悖论:作者愤懑地指斥那些“奢谈人权的人们”,但整首诗所陈述的却与“奢谈人权的人们”的目标并无二致,精神病患者“人不如狗”的境遇呈现的正是一种非人权状态。这已不是你“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的问题,而是你被剥夺“所谓神圣的人权”的问题。诗人愈是以存在本相来指斥“所谓神圣的人权”,便愈是体现了“所谓神圣的人权”的极端重要。这个悖论的出现是作者难以把控的,它既呈现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对人权的认识水准,也呈现了作者当时处于半疯癫或即便不疯癫但性格偏执的状态。
在当今中国,食指及作品成为各派争夺话语权的对象。透过这话语肿胀的病理性切片,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名后淹没在各派涂抹中的诗人食指,却很难看到那个患分裂症的知青诗人郭路生。据说编辑《食指卷》时,他的不少作品被删除,如长诗《献给参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话剧《历史的一页》(再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等,而《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原创标题是《献给红卫兵战友》,则被改为《给朋友们》。还有秧歌派风格的《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等诗在删改时,遭到郭路生的拒绝才得以保留下来。既然他们能把一个多难的“知青诗人”改塑成“人权斗士”,那么食指距离那个拥有无数粉丝的“超男”还有多远?
郭路生或食指只属于那一段历史。那么跟郭路生相比,“知青科”中的“知青”是幸运抑或不幸?在我看来,他们共同的不幸也许正在于不论在哪个时代,他们都必须面对不同的病理性切片———他们自己的切片但布满了时代的病灶和阴影,权力话语的切片但蠕动着他们宛如幽灵的身影。谁敢说当代的“群星”们,在若干年后不会成为必通过病理性切片才能辨认的“星群”?然而比起那些异见者或上访者被体制权力当作疯子关进精神病院,他们算是比较幸运了。媒体近爆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大刘乡政府,将多次上访的徐林东关进漯河市精神病院达六年半之久,就是许多案例中最恶劣的一例。
许多年淌过去了。得势的和不得势的人物都淌远了。在不知蜕了几次皮的喧嚣的世界里,他们出现了,从那个被遗忘的黑暗的隧洞口走来了。看上去他们像是最后抵达这个时代的一群,似乎刚刚听到那个“集结号”。有人不禁要问:他们这一群是来自遥远荒寒、狼嗥四起的北大荒,还是来自那个在影视里被演绎得辉煌的北大荒?“文革”结束后,有一批知青幸运地成了大学骄子、富商、“洋插队”博士,后来又成了“海龟”、教授、董事长。在长篇传记和影视剧里,“北大荒”往往成了传奇的起点,成了世人惊羡的红色年代的天堂,成了回忆“激情燃烧的年代”不可或缺的象征容器。而如今,他们出现了,以无传奇的、衰老而病态的样子出现在报纸版面上。阳光照在那布满皱纹、松弛而黯淡的脸上,曾经激情喷射的双眼已近乎枯干。
他们注定这一辈子走不出北大荒。尽管他们来到远离北大荒的地方,但他们内心的深渊注定回荡着北大荒的风雪和记忆,他们的根须仍死死地纠结在那儿。“知青”注定是他们一生的刺青,或者铭刻在骨子里的另一胎记。如果“北大荒”不幸成了超级神话的“象征容器”,那么,这些精神病患者仍将充当那个无法看见的最下层最悲凉的黑暗底座。而笔者把他们看作最后一批从旧时代壕沟撤下来的战士。尽管出于迫不得已或岁月的诡计,他们毕竟坚守到了最后!因此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二○一○年四月二日
凶案拼图密码 分化后我变成了猫崽O 天定姻緣II(GL) 傲娇总裁绝色妻 道友,请停止散发香气 圆舞记 至尊狂龙 【西幻】棕榈叶 闺中媚(重生) 关于我对好友的双胞胎弟弟一见钟情这件事 女王蜂(娱乐圈)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上门神医 大秦败家子 战神改嫁后带球跑了 重生专属药膳师 老公管我我超乖 夫君有令:娘子,别下榻 1号新妻:老公,宠上瘾! 捣成汁(年下 甜文)
周尊,主业卖刀片,副业写作。他被称作大内总管。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全部太监。挖坑不买坑,断更个把月,是他的常规操作。可即便如此,他创作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依旧火爆,偶尔还演个太监,拿个影帝,演技更是被写入教科书。对此,周尊表示看在我这么优秀的份上,让我请假一天,再请假一天,又请假一天如果您喜欢华娱大太监,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对一身心干净甜宠文太子病重,钦天监一封奏疏,苏玥当夜就被塞进东宫,莫名其妙地成了大周国太子妃。喂!不是说太子只有进气没出气吗?为何还能折腾她一整夜,令她第二天连床都下不了?!大骗子,你又骗我!哪有骗你?正是你命格好,冲走了我的沉疴!我大学本科毕业,会信你的鬼话?苏玥恨恨道,你就不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吗?谁说不甜?太子轻抬起她的下巴,深深地印上去一个吻,我觉得甘之若饴。如果您喜欢邪蛮太子妃殿下,好放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本书已完本,新书王国在我脚下,还请各位老铁多多支持,小万谢过本书已被剔除七原善计划,王国在我脚下完本后,将推出本书的重制版...
司凌,刻板严格霸道。宋意,小医生一枚,养母不疼,姐妹不爱。初见时,他抓着她的手腕,他为了他的兵,威吓她,目光凌厉救他的命,你输不起。再见时,因为算命先生的鬼扯,司家千万聘礼,家人逼她嫁给司凌,他看着她哭,声音柔了很多给你一个礼拜的时间,做好准备,嫁进司家。...
惊悚版雨夜中发现的尸体,村里的幻境,神秘的少女令穆队长很是头疼狗粮版赫赫有名的十佳青年靳总与一神秘少女晚上吃夜宵,当事人回应谢邀正在追求搞笑版曹凯旋每次都要因为参与案件而担忧自己的小命不保,在辞职和不辞职当中反复横跳717大案背后组织再度出现,街角有家杂货铺专门处理奇闻异事如果您喜欢街角有家杂货铺,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病娇相爷以权谋妻摄政长公主权势滔天,野心勃勃,手段毒辣,所以活该被至亲谋杀,尸骨无存?重生到闲散王爷府上,凤执表示很满意,白捡了几年青岁,郡主身份悠闲自在,还有个未婚夫婿俊美出尘。本想悠闲过一生,然而山河动荡皇权争斗,终究是躲不过权力倾轧。鲜衣铠甲,华裳锦绣,她千方百计谋夺权势,终于大权在握,登临帝位。为国为民?不,她要后宫三千,美男任选。龙椅旁的相爷‘不小心’扯开衣襟,露出她的罪证,‘三千美男’瑟瑟发抖,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