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天记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回 经爷训与姑长相好 思父爱故地再重游(第1页)

曾祖父很快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三餐之间,乡民多有与之叙谈者。曾祖父问他们是什么族,祖先是谁?有没有族谱传承?第一个问题五花八门,有彝族的,傣族的,苗族壮族的,还有哈尼族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有说古羌人的,有说哀牢人的,有说蚩尤的,有说布洛陀的,有说颛顼的。关于第三个问题,大家就沉默的争先恐后。最后大家总结说,还是汉民族历史悠久,人人姓氏相传,个个都是炎黄子孙。他们问曾祖父祖上何人?曾祖父瞎编自己是东吴名将吕蒙后人,其实他连自己的爷爷是谁都不知道,不过为了面子胡吹。有时静心一想,人活一世,连个血脉传承都没有。活的跟动物一样,只能知道三代,三代之上,一无所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编辑了一本族谱,远的不论,就从曾祖写起,子子孙孙,孙女孙媳都写进去。

一直写到爷爷这辈,那时候爷爷还小,外面都在闹革名打仗。曾祖父临终前把族谱交付给爷爷,让他好生保管,再三嘱咐不能断了吕家香火,要把族谱延续下去。多年打拼之后,爷爷又在族谱上写上了父亲和姑姑的名字。可是到了一九六六年八月红卫兵来村里破四旧,把爷爷的族谱抢去,大家无可奈何之际,是姑姑挺身出面,据理力争才保住了族谱。所以姑姑在爷爷奶奶心中是很有分量的,父亲就略逊一筹了。

奶奶问他今天是什么日子?就是让兴民多疼他姑姑一点。可兴民忘了今天是姑姑的生日,他关心的永远是父亲和哥哥。爷爷奶奶对父亲没好感,尤其这场官司下来,更加愤恨的忍不住喷口而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你爸起小就没个人样,走起路来歪七扭八。成人以后就更甭说了,做人做事阴了吧唧的。你遇上事你好好说不行吗?非得不走正路,自己瞎捣鼓主意对付。结果是老婆老婆留不住,工作工作保不住。为了讨要工钱,半夜纵火烧工头。这是大人干的事?啥也别说了,你爸啊纯粹一个二杆子货,脑子缺货的了。”兴民听到这些话很扎心,他使劲的搓脸搓耳,哼哼唧唧的叫唤说:“别说了别说了,烦不烦啊?”

对于这个小孙子,二老是宠溺的。即使跟自己顶嘴,也不去说什么,保持着沉默罢了。何况他们知道小孙子跟他父亲打小就亲近,他们这样说他的父亲,小孙子当然不高兴。兴民在沉默中转变了态度,对二老恳切的把当兵的愿望说了出来,并且明天一早就坐班车去城里报名。二老忧愁的酝酿语言,兴民又说:“明天姑姑会来接你们……。”还说什么呢?就这样吧。二老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有很多不解,捋不清思绪。爷爷脑子最好,也是定盹了半天才想好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当爷爷想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已经躺下睡了。脸上贴着洁白乳滑的“面膜”,那是月光代替妈妈亲吻着他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早,天还是暗蓝色的,群星还未换岗。山林中的冷风如箭,纷纷射向柴门之家。偶闻得一两声鸡叫,三四声犬吠。这一点点的动静回荡着茫茫无垠的群山大江,更显得村子里幽静、神秘。兴民起来收拾东西,要去城里了,少不得穿件好衣裳,换双好鞋。这些好衣服好鞋都是邻居给的,虽然兴民内心深处很不齿,但穷根深种,非个人所能扭转。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和想法,但对于大人们来说,这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益互惠。

兴民收拾东西,爷爷烧水让他洗脸,奶奶做疙瘩汤,又卧了两个荷包蛋。兴民一切准备好后,洗了脸,端起碗吃饭时。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声音越来越近。奶奶在兴民头上摸一把,嘀咕一句“臭小子!”,说着:“听不见是你姑姑来了?还不出去接接,就顾着吃。”爷爷瞪着眼睛看,兴民只好跑出去迎接胖姑姑。原来姑姑早来了,中途遇到一个傣族妇女下地劳作。边劳作边唱着傣族歌曲,姑姑也随着唱两句。那傣族妇女见了姑姑,停止劳作,热情的和姑姑拉起了家常。

姑姑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天赋极高,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尤其是语言类的。比如经典的红歌,民歌,还有戏曲小调。高难度的粤语歌,各地方言等等。所以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她的兴趣爱好之一,她又待的久,打交道多,聊两句不成问题。反而是这一家子男性笨蛋,自吕曾祖迁到此地以来,三代以下没个听得懂少数民族说话的。反而逼着人家学会了汉语,乃与之交流。兴民见了姑姑,学着爷爷奶奶叫她小名:“肉女子来了。”姑姑看他穿着新衣服新鞋,头脚整洁利落,打趣道:“哟哟哟!这打扮的光眉俊眼,是去当兵呀还是去相亲呀?”兴民笑着说:“听你安排。”

山路艰难,荆棘草木甚多。兴民在前头为姑姑开路,姑姑体胖,走两步就喘。姑姑掏出手绢擦汗说:“你以后进部队出息了,第一件事就把咱家人迁到城里去,可别再养穷根了。”兴民说了一个“行”字,又问吃过没?兴民规规矩矩回答,马上要当兵了,可不敢把以前那种大大咧咧的习气显露出来。所以姑姑问什么,他只是一个劲的嗯嗯嗯、行行行。搞得姑姑很不自然,方言臭骂一顿,兴民才说出原因。原来他知道部队里气氛严肃,回答问题就是这样简短有力,一想到就要进部队,所以内心紧张,竟将往日的活泼随性都安安分分的藏了起来。姑姑看他那样子,好像看到自己儿子第一次进城读书的样子,都是那样的畏畏缩缩。是啊!在村子里,这些孩子都是齐天大圣,没有恐惧,没有约束,尽情的释放青春的天性。可一到了城里,头上立马就戴了紧箍咒,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才说,做事之前也要再三掂量才去做。心里的苦一天比一天多,脚上的鞋一年比一年小。他们更像山里的猛虎,因为被冠上“国宝”的虚名,所以就堂而皇之的被关进了城市的铁笼子里。接受着感谢着来自饲养员的喂养,真正失去了成为王者的荣耀。

姑姑在喘息之间掏出一块手帕,虚虚鼓鼓的。打开里面是一沓钱,看着挺多,其实都是毛毛钱。姑姑数了二十块递给兴民,兴民不作扭捏之态,伸手拿了。两人又像兄妹一般没大没小的乱侃,到了家中,爷爷奶奶热情招待,问长问短,都是关于两口子跟孩子的事。聊的差不多时候,姑姑接了两位老人,兴民拿了行李一起去公路上等车。不一会伴随着刺耳的鸣笛声,班车来了。老人先上,兴民拿着行李也上去,姑姑最后上去。车上三三两两的有几个穿着西装的中年大叔,手里提着黑色公文包。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公家人。这是县里有啥指示,各村的干部都要去开会。所以就不得不“掩饰”一下农民面貌,化妆转变为领导干部。农民装扮时,即使几个村子里互不认识坐在一起也能聊的山翻海倒。可要换上干部衣服,大家都说不出话来了,可能那衣服上有强力胶把嘴给粘上了。

约二十分钟后到达瓦窑村,姑姑付了司机八毛钱,扶二老下车。兴民要去镇上赶到城里的车,所以姑姑多给了司机二毛。二老又不厌其烦的叮嘱小孙子:“去了城里头规矩点,找不见厕所可不敢就地撒泼。问路时,该叫大爷的叫大爷,该叫叔叔的叫叔叔。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要朝理,不要做坏事,报上了给你姑姑通个电话。”二老所言,兴民只觉得啰嗦,是那种好心的啰嗦。

又二十分钟到了乾水镇,这个镇子有两个自然村大。严格说来也不算大,徒步慢行测量,走十分钟就到头了。它在城里看来就是个小村子,可在小村子看来,它又是个小城市。镇上很热闹,眼看就要过中秋了,孩子们也有的放学。大人们有的刚结了工资,小商小贩对商机很敏感,早早地占地摆摊。一应货物应有尽有,都是农家不可或缺的东西。现在也就早上七八点的样子,正是早市繁华阶段。卖早餐的,卖水果的,卖传统小吃的,卖工艺品的。商贩们趁着清早有精神,此起彼伏的“吊嗓子”吆喝,有时候这种吆喝的声音嗓门越大,越能抓住顾客们的心。人心是寂寞的,需要被唤醒。

兴民下了车,去桥上看了一下班车,车上人只有三两个。问司机几点去城里,司机说人满就走。兴民就去镇子上找老地方,那是个卖年画的地方,里面还卖小人书——这是他童年的记忆。没错,童年时代,父亲带他来过一次。具体哪年不知道,可时间记得。是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的时候,父亲打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带他去镇上赶集。吃过什么喝过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父亲带他来过一个店里,给他买了一本《三字经》的小人书,还有黑钟馗的面具。这些东西虽已不复存在,但父亲的关爱他永远记忆着。找了几处地方都没有,兴民又怕误车,赶紧跑到桥上坐等司机发车。

曾祖父很快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三餐之间,乡民多有与之叙谈者。曾祖父问他们是什么族,祖先是谁?有没有族谱传承?第一个问题五花八门,有彝族的,傣族的,苗族壮族的,还有哈尼族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有说古羌人的,有说哀牢人的,有说蚩尤的,有说布洛陀的,有说颛顼的。关于第三个问题,大家就沉默的争先恐后。最后大家总结说,还是汉民族历史悠久,人人姓氏相传,个个都是炎黄子孙。他们问曾祖父祖上何人?曾祖父瞎编自己是东吴名将吕蒙后人,其实他连自己的爷爷是谁都不知道,不过为了面子胡吹。有时静心一想,人活一世,连个血脉传承都没有。活的跟动物一样,只能知道三代,三代之上,一无所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编辑了一本族谱,远的不论,就从曾祖写起,子子孙孙,孙女孙媳都写进去。

一直写到爷爷这辈,那时候爷爷还小,外面都在闹革名打仗。曾祖父临终前把族谱交付给爷爷,让他好生保管,再三嘱咐不能断了吕家香火,要把族谱延续下去。多年打拼之后,爷爷又在族谱上写上了父亲和姑姑的名字。可是到了一九六六年八月红卫兵来村里破四旧,把爷爷的族谱抢去,大家无可奈何之际,是姑姑挺身出面,据理力争才保住了族谱。所以姑姑在爷爷奶奶心中是很有分量的,父亲就略逊一筹了。

奶奶问他今天是什么日子?就是让兴民多疼他姑姑一点。可兴民忘了今天是姑姑的生日,他关心的永远是父亲和哥哥。爷爷奶奶对父亲没好感,尤其这场官司下来,更加愤恨的忍不住喷口而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你爸起小就没个人样,走起路来歪七扭八。成人以后就更甭说了,做人做事阴了吧唧的。你遇上事你好好说不行吗?非得不走正路,自己瞎捣鼓主意对付。结果是老婆老婆留不住,工作工作保不住。为了讨要工钱,半夜纵火烧工头。这是大人干的事?啥也别说了,你爸啊纯粹一个二杆子货,脑子缺货的了。”兴民听到这些话很扎心,他使劲的搓脸搓耳,哼哼唧唧的叫唤说:“别说了别说了,烦不烦啊?”

对于这个小孙子,二老是宠溺的。即使跟自己顶嘴,也不去说什么,保持着沉默罢了。何况他们知道小孙子跟他父亲打小就亲近,他们这样说他的父亲,小孙子当然不高兴。兴民在沉默中转变了态度,对二老恳切的把当兵的愿望说了出来,并且明天一早就坐班车去城里报名。二老忧愁的酝酿语言,兴民又说:“明天姑姑会来接你们……。”还说什么呢?就这样吧。二老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有很多不解,捋不清思绪。爷爷脑子最好,也是定盹了半天才想好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当爷爷想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已经躺下睡了。脸上贴着洁白乳滑的“面膜”,那是月光代替妈妈亲吻着他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早,天还是暗蓝色的,群星还未换岗。山林中的冷风如箭,纷纷射向柴门之家。偶闻得一两声鸡叫,三四声犬吠。这一点点的动静回荡着茫茫无垠的群山大江,更显得村子里幽静、神秘。兴民起来收拾东西,要去城里了,少不得穿件好衣裳,换双好鞋。这些好衣服好鞋都是邻居给的,虽然兴民内心深处很不齿,但穷根深种,非个人所能扭转。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和想法,但对于大人们来说,这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益互惠。

兴民收拾东西,爷爷烧水让他洗脸,奶奶做疙瘩汤,又卧了两个荷包蛋。兴民一切准备好后,洗了脸,端起碗吃饭时。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声音越来越近。奶奶在兴民头上摸一把,嘀咕一句“臭小子!”,说着:“听不见是你姑姑来了?还不出去接接,就顾着吃。”爷爷瞪着眼睛看,兴民只好跑出去迎接胖姑姑。原来姑姑早来了,中途遇到一个傣族妇女下地劳作。边劳作边唱着傣族歌曲,姑姑也随着唱两句。那傣族妇女见了姑姑,停止劳作,热情的和姑姑拉起了家常。

姑姑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天赋极高,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尤其是语言类的。比如经典的红歌,民歌,还有戏曲小调。高难度的粤语歌,各地方言等等。所以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她的兴趣爱好之一,她又待的久,打交道多,聊两句不成问题。反而是这一家子男性笨蛋,自吕曾祖迁到此地以来,三代以下没个听得懂少数民族说话的。反而逼着人家学会了汉语,乃与之交流。兴民见了姑姑,学着爷爷奶奶叫她小名:“肉女子来了。”姑姑看他穿着新衣服新鞋,头脚整洁利落,打趣道:“哟哟哟!这打扮的光眉俊眼,是去当兵呀还是去相亲呀?”兴民笑着说:“听你安排。”

山路艰难,荆棘草木甚多。兴民在前头为姑姑开路,姑姑体胖,走两步就喘。姑姑掏出手绢擦汗说:“你以后进部队出息了,第一件事就把咱家人迁到城里去,可别再养穷根了。”兴民说了一个“行”字,又问吃过没?兴民规规矩矩回答,马上要当兵了,可不敢把以前那种大大咧咧的习气显露出来。所以姑姑问什么,他只是一个劲的嗯嗯嗯、行行行。搞得姑姑很不自然,方言臭骂一顿,兴民才说出原因。原来他知道部队里气氛严肃,回答问题就是这样简短有力,一想到就要进部队,所以内心紧张,竟将往日的活泼随性都安安分分的藏了起来。姑姑看他那样子,好像看到自己儿子第一次进城读书的样子,都是那样的畏畏缩缩。是啊!在村子里,这些孩子都是齐天大圣,没有恐惧,没有约束,尽情的释放青春的天性。可一到了城里,头上立马就戴了紧箍咒,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才说,做事之前也要再三掂量才去做。心里的苦一天比一天多,脚上的鞋一年比一年小。他们更像山里的猛虎,因为被冠上“国宝”的虚名,所以就堂而皇之的被关进了城市的铁笼子里。接受着感谢着来自饲养员的喂养,真正失去了成为王者的荣耀。

姑姑在喘息之间掏出一块手帕,虚虚鼓鼓的。打开里面是一沓钱,看着挺多,其实都是毛毛钱。姑姑数了二十块递给兴民,兴民不作扭捏之态,伸手拿了。两人又像兄妹一般没大没小的乱侃,到了家中,爷爷奶奶热情招待,问长问短,都是关于两口子跟孩子的事。聊的差不多时候,姑姑接了两位老人,兴民拿了行李一起去公路上等车。不一会伴随着刺耳的鸣笛声,班车来了。老人先上,兴民拿着行李也上去,姑姑最后上去。车上三三两两的有几个穿着西装的中年大叔,手里提着黑色公文包。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公家人。这是县里有啥指示,各村的干部都要去开会。所以就不得不“掩饰”一下农民面貌,化妆转变为领导干部。农民装扮时,即使几个村子里互不认识坐在一起也能聊的山翻海倒。可要换上干部衣服,大家都说不出话来了,可能那衣服上有强力胶把嘴给粘上了。

约二十分钟后到达瓦窑村,姑姑付了司机八毛钱,扶二老下车。兴民要去镇上赶到城里的车,所以姑姑多给了司机二毛。二老又不厌其烦的叮嘱小孙子:“去了城里头规矩点,找不见厕所可不敢就地撒泼。问路时,该叫大爷的叫大爷,该叫叔叔的叫叔叔。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要朝理,不要做坏事,报上了给你姑姑通个电话。”二老所言,兴民只觉得啰嗦,是那种好心的啰嗦。

又二十分钟到了乾水镇,这个镇子有两个自然村大。严格说来也不算大,徒步慢行测量,走十分钟就到头了。它在城里看来就是个小村子,可在小村子看来,它又是个小城市。镇上很热闹,眼看就要过中秋了,孩子们也有的放学。大人们有的刚结了工资,小商小贩对商机很敏感,早早地占地摆摊。一应货物应有尽有,都是农家不可或缺的东西。现在也就早上七八点的样子,正是早市繁华阶段。卖早餐的,卖水果的,卖传统小吃的,卖工艺品的。商贩们趁着清早有精神,此起彼伏的“吊嗓子”吆喝,有时候这种吆喝的声音嗓门越大,越能抓住顾客们的心。人心是寂寞的,需要被唤醒。

兴民下了车,去桥上看了一下班车,车上人只有三两个。问司机几点去城里,司机说人满就走。兴民就去镇子上找老地方,那是个卖年画的地方,里面还卖小人书——这是他童年的记忆。没错,童年时代,父亲带他来过一次。具体哪年不知道,可时间记得。是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的时候,父亲打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带他去镇上赶集。吃过什么喝过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父亲带他来过一个店里,给他买了一本《三字经》的小人书,还有黑钟馗的面具。这些东西虽已不复存在,但父亲的关爱他永远记忆着。找了几处地方都没有,兴民又怕误车,赶紧跑到桥上坐等司机发车。

拯救大国机长  重生医妃:拐个崽崽去种田  我在迪迦的世界里收小弟  天长地久  从地错开始的职业传承  赶海:我的运气有亿点点好  重活一世,拼命逃离父母  医武通天  恶毒男配的洗白日常)  鬼灭无限之旅2  逆行倒施帝辛  霸青春  是寡人的好大儿,你怎么造反了  傲世九重天-天府儒生  末世商人:我的超市卖限制级商品  豪门恩怨:总裁进错房  风雨共舟  不解春风  至高临尘  神级系统  

热门小说推荐
我契约妖灵啦

我契约妖灵啦

选择题请问电气鼠所释放的电流,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听力题请问刚才你所听到的叫声,是何种妖灵发出的?画图题请画出木系妖灵光合作用时的碳循环图看着试卷上的一道道陌生题目,江一帆表示自己很懵逼。明明只是上课打了个瞌睡,为什么醒来后就穿越到了这么一个平行世界?这些被称作妖灵的神奇生物又是什么?标签御兽宠兽宠物召唤。如果您喜欢我契约妖灵啦,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如果你也呼唤我的名字

如果你也呼唤我的名字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如果您喜欢如果你也呼唤我的名字,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阴夫凶猛

阴夫凶猛

公车上被占便宜之后,竟然多了一个鬼老公。…点击星星收藏,不要逃↑↑↑↑↑↑↑↑[求收藏,求推荐,求钻石,求打赏,摸爬打滚的求][不要因为书名或者简介不喜欢就急着离开,点开看一下嘛,又不会少块肉!]微博正常的神经病本尊httpweibocom3169540944p...

万历1592

万历1592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如果您喜欢万历1592,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

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

穿越到了一个玄幻世界,然而具备先进思想的修行者们刚刚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结束了早已步入黄昏的旧修行时代。皇权压迫的时代没有了,修行者高高在上的时代消失了,这是一个修行普及充满活力的崭新时代。欢迎来到新时代的黎明。如果您喜欢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至尊龙卫

至尊龙卫

关于至尊龙卫十年前,风雪夜,号称云海四龙之一的楚家,被其他三龙勾结强者,联合灭门。十年后,楚家唯一的生还者楚天踏恨归来,一声令下,十万将士齐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敌手,本以为已经结束,没有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