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觉得大量阅读后,肯定会不自觉地模仿。从86年开始,很多作家的写作不自觉地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而且没有来得及认真消化,很多作品的借鉴痕迹过分浓重,甚至有模仿的嫌疑,而且多数注重一些表面性、技术性的东西,比如他们有的小说是一大段不加标点符号的,我们有很多作品也不加标点,这实际上是雕虫小技,很表面。
我在1986年写了那篇文章,实际上是一个提醒,提醒自己。当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的很好的样板,开阔了视野,激活了心灵,解放了思想,打破了固有的文学观念。如果我们没有清醒意识到这种跟着人家后面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息的话,那么,无论是对我们民族的文学还是对作家个人的创作都非常不利。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宁愿躲着它,离它远一点。
木叶:那时,中短篇的先锋性和现代性特别强,且文本成功,但我觉得长篇先锋成功的较难说,比如马原的《上下都很平坦》,评价不是很高;余华后来给人印象深的长篇其实有点向传统致敬,或者说往回走了。
莫言:现在回头来看,确实刚开始从短篇起步,像1978年1979年,到了80年代初开始就进入中篇了,张贤亮《绿化树》、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阿城《棋王》,这一批中篇异军突起,那时我想大多数作家还没有来得及沉下心来写长篇,当然也有些人在写,这些长篇现在回头来看,有的是文革期间的草稿拿出来修改,受到过去三十年文学思想的束缚。
长篇作为一种文体的兴盛,我想应该是到90年代了,当然80年代出了张炜的《古船》这样比较个别的作品。我自己也在80年代发表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和《十三步》。《红高粱家族》尽管是以系列中篇的方式发表,但合集之后也是一部长篇。但那时的文坛关注点不在长篇上。真正掀起长篇创作的高潮还是90年代,有一个“陕军东征”,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程海的《热爱命运》,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好像是五本(还有京夫的《八里情仇》)。1989年发生了政治风波,这是一个坎,之前的这种文学热潮突然堕入低谷,很多人就不写作了,很多人下海了什么的。政治和文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上面的任何一点突破、一个事件都跟政治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时候陕西作家沉下心来悄悄进行长篇的创作,这种成功激发了全国作家的长篇创作热潮。
木叶:先锋或者说现代派,尤其以余华为代表,他们的长篇大都是“中长篇”,向传统回归的比较多,你也回归,但说到对长篇的探索性,就我的视野,你做得最充分。
莫言:因为我长中短篇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红高粱家族》是以长篇出版,但是是按照中篇写的,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长篇是《天堂蒜薹之歌》,这是1987开始的,受到现实中真实事件的影响而写的,在技术上的探索有一点点,并不是特别多,有几层叙事,每一章的开头也利用了所谓的瞎子的民间演唱,当然这是我编的,但还是可以看出来当时有意识地让民间说唱的形式进入到长篇小说叙事当中去那种努力。
之后就是《十三步》,一个实验性的文本,凡是中国汉语里面能够想到的人称全部演练一遍。
木叶:先打断一下,你有一篇文章里说《十三步》是你作品里“登峰造极的”,今天还这么看吗?
莫言:在叙事的复杂性上是登峰造极的,现在还是这样。《十三步》确实是很难读的,人称变换太多了,不是按照传统现实主义按部就班讲故事。把一个故事切割得支离破碎的,《红高粱》实际上就已经很破碎了,《十三步》就更破碎了,梦境、现实、幻想、故事,掺和在一起。《酒国》继续进行文本实验。
木叶:每一部长篇都不同,每一部都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点。
莫言:这个我想它一方面是出于创新的强烈的愿望。我觉得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应该还是19世纪,按照现实主义方式来写作,再怎么写,能写过托尔斯泰他们吗?包括我们中国《红旗谱》《红日》这样的小说,也是有成就的。我们这一代作家如果在长篇上不满足于跟在前人后面爬行的话,只有在形式上、叙事上搞一些创新,这是一个原因。第二,跟小说所要叙述的内容有关系,像《十三步》也好《酒国》也好,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极其尖锐,揭示的社会矛盾也是相当尖锐和深刻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写很难处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结构就是政治。也就是说像《酒国》《十三步》这种小说,由于本身内容的挑战性、尖锐性,如果按部就班讲故事很难通过,不可能出版。假如我们利用一种叙事的技巧,既满足了长篇小说创新的心理需求,又能够使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题材顺利通过,所以这两方面的合力促使我在长篇小说写作上不断寻求创新。
木叶:还有一句话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莫言:《十三步》《酒国》,还是虚拟性很大,而且也没有使用“高密东北乡”我小说的这个舞台。《酒国》写的是一个煤矿附近的一个城市,虚拟的一个城市,酒国市。《十三步》背景更模糊。《丰乳肥臀》就直接回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我的文学舞台,或者说我的文学共和国里来。而且这个小说和许多个人的经验都有非常直接的关联。也非常明确地表述这是献给母亲的一部小说,尽管我的母亲跟小说里的母亲相差甚远,但是我母亲童年时期许多悲惨的经历和小说里的母亲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也可以说这部小说集中调动了我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经验,充分利用了我真实的高密故乡的人文历史资源,比较集中地表现了我对历史、战争和建国几十年来社会变化的看法。所以它既表现了我的政治观点,也表现了我的一些哲学观念,当然也曲折地表现出了我的人生经验。
木叶:属于“莫言文学共和国”里地标性的作品。
莫言: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庞杂,说丰富有些自我表彰,庞杂比较准确。
木叶:后来,我发现在你在《生死疲劳》摘得“红楼梦奖”时有一个感言:“截至目前,我已经写出了十部长篇。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她得了‘红楼梦奖’,更因为此书调动了我人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真这么认为吗?何以如此?这不禁令我想起马原的断言——“一百年后如果只留下三部中国小说,不管另两部是什么,《废都》一定是其中之一。”
莫言:一百年后的事,我们都看不到了。
木叶:美国的葛浩文翻译过你多部作品,我问他对莫言作品的看法,他说《四十一炮》比较差。
莫言:嗯,现在看起来,批评比较多的是这一部。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它的一些独特性,是儿童视角一次集中的演练,我看看这种人的信口开河、随口放炮,到底能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笑)这个小说有两部分,一部分虚拟了“大和尚”的历史,另一部分讲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可能象征的地方过度了,反而难以接受。有点故弄玄虚了,很多真正高级的象征是没有象征的。就像没有意识到象征,这才是真正高妙的象征。
木叶:接着说葛浩文,他翻译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还有你的《丰乳肥臀》。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有所批评,他说莫言和苏童的一个共同点:“显然都能自由地运用‘肉体的细节’描写关于性爱、生育、疾病、暴毙等”。
莫言:我觉得西方的很多批评家,他们往往带着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小说,尤其在我的小说里面,他们特别注意的是暴力和性。我也认为性和暴力是我很多小说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我觉得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就拿《丰乳肥臀》来说,我觉得这部小说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民族的缩影,我写了高密东北乡这么一个乡村,还是野心激荡地希望表现出近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变化。另外,我自己最满意的还是塑造了人物,像上官金童这样具有特殊病态喜好的人物,象征性比较复杂,象征着中国知识分子与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呢,还是别的?因为它的含糊和模糊,我觉得比简单的象征高级一些。
木叶:说到性和暴力,在你的小说中是不吝惜笔墨的。
莫言:我想这是中国文学的两大要素,因为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来自生活。而我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暴力和性。他们说我篇幅太多地去描写它们,我觉得也不是特别多。而且他们认为的很多暴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是暴力。我们对“文革”的一些描写,对土地改革的一些描写,这就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如果你要表现这段历史的话,这些问题都不可回避。如果要讲土地改革的话,你能回避斗地主吗?能回避枪毙人吗?如果描写战争的话,战争就是暴力行动,怎么避开呢?这是由小说的选材决定的。因为我的小说描写了大量的历史生活,所以性和暴力就不可避免进入小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性的评价,并不是什么尖锐的批评。而且,我看过很多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暴力和性实际上一点都不少,福克纳的作品里面也充斥着暴力和性。
木叶:我喜欢《檀香刑》和《丰乳肥臀》。你到底怎么看《檀香刑》?对那段历史的驾驭,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也有人认为非常残酷。
莫言:《檀香刑》里暴力的东西,可能是被批评最多的。现在我也不后悔,我觉得还是应该这样来处理,因为题材本身决定了是描写暴力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刽子手(赵甲),要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话,没有这些正面的描写是不可能实现的——刽子手在这种千万人既害怕又歧视鄙视的职业里生存——这种人是真正的社会边缘人,奇怪的边缘人,他们怎么活下去?要探讨这种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暴力的描写是完全不能回避的。
而且《檀香刑》的写作是真正受到鲁迅小说的启发。对“看客”的批评,应该是鲁迅的一大发明,鲁迅发现了中国的这种看客文化和看客心理。这种看客文化和看客心理现在依然存在。在北京街头,有一年我和同学做过一个实验,两个人趴在一个柳树桩上,装出全神贯注观察树皮的样子,一会儿我们后边就围了几十个人,看什么呢?看什么呢?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所谓看客文化,我想这也不是仅仅中国有,外国也是如此。《檀香刑》涉及看客文化,涉及中国古代刑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演戏”,鲁迅所解释的就是受刑者在表演,在舞台上是这样,他如果喊出来,他死得很壮烈,死得很男人,那么看客就得到了很大的精神满足。这个时候这个受刑者的罪恶,是杀人还是越货已经无关紧要,哪怕他是一个被枉杀的人他表现得很窝囊,观众也不怜悯他。哪怕这个人生前罪大恶极,人们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是他临死表现得很壮烈,大家会把他非罪化,当作一个“英雄”来崇拜了。但是我觉得鲁迅这个看客和受刑者的关系是缺一角的,那就是执刑者。杀人者(执刑者)、受刑者、看客,这三者构成了三角结构,我想这才是一台完整的大戏。刽子手和受刑者实际上都是在表演,他们两个人是互相配合的关系,就像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一样。《檀香刑》之所以选择一个刽子手作为主角,就是想沿着鲁迅所开辟的这个道路再往前走一点。
木叶:我还想谈谈中短篇,王安忆和张新颖有一个对话,王安忆说你最好的是中篇,中篇是最适合你的写作体积。相反,长篇有些时候有一些泥、水。
莫言:她有她的看法。我有的长篇里面确实还可以精简,《丰乳肥臀》实际上可以再删减一些部分;有的小说没有很好地展开,可以更长一些。
木叶:是哪些没有很好地展开?
莫言:《檀香刑》我觉得就没有,《檀香刑》还是受到某些政治方面的影响,描写农民对外国势力强烈的仇恨,这里面还是带着一点肯定口吻的,包括义和团运动,对铁路的盲目抵制和破坏。实际上现在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也未必是很进步的。所以西方有一些读者在批评,《檀香刑》宣传了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就是排斥一切外国的东西,破除一切外国的势力,实际上是民族主义,他们叫国家主义。这个我觉得倒也是当时老百姓一种盲目的看法。实际上,我觉得还应该把这个问题好好处理一下。
《檀香刑》还是有遗憾,当然对刽子手执刑场面的描写是不是可以处理得更加艺术一点,或者说怎么样?
木叶:你曾高扬长篇的重要性,苏童很有意思,他说“短篇小说永远是正确的”。
莫言:短篇小说,确实是一种令人入迷的艺术。我也写了大量的短篇、中篇。各有特点。鲁迅曾经有很精辟的概括。苏童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作家里写短篇的高手,顶级高手,很好,非常好。中篇也写得非常漂亮。
清白日光 爱你,不过一场劫 大佬都是我徒孙[娱乐圈] 纨绔王爷草包妃:倾世邪宠 这个梦我喜欢! 网球王紫 有风南来 时光微暖,暮雪倾城 前夫攻略 白月光她只想搞学习 诱娇妻 新来的校花是我同桌 不准影响我学习! 恋爱甜甜圈:腹黑校草拐回家 贪欢成瘾:总裁,你轻点 就喜欢 唯有奋斗,才能完成人生蜕变 家师是条鱼 完结+番外 总裁总是想演戏 穿成俊俏猎户的傻媳妇
超甜,身心干净顶级豪门宫家继承人宫司屿权势滔天,为人阴狠毒辣。唯独疼老婆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霸道占有欲到了病态阶段。某日,他醉酒回家,一把血淋漓的匕首架在自己脖子上,我把命给了你,人也是你的!你要还是不要!她拼命点头要要要!那你会不会跟野男人跑?不敢不敢!不敢?匕首下压,血珠渗出,那群狗男人连你一根指头都比不上!只爱你!老公妻奴忠犬太粘人怎么办?在线等,急!这是一个豪门邪魅贵公子被死而复生通灵少女迷得神魂颠倒六亲不认的故事。通灵风豪门甜宠文,不恐怖,1v1,双c,女主10w字前绵柔小奶猫,后期妖姬段位,包含鬼怪通灵术法,不虐,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如果您喜欢豪门通灵萌妻,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本以为这里是低武剑雨江湖武侠世界,却发现根本不是。因为太危险了。还好,宁横舟触摸特殊事物就能激活功法。没成想,却被自己的妻子轻视了你这门武学,面对寻常江湖高手尚能一战。但若与修士界遭遇,恐怕只能打败其中1的修士。宁横舟若有所思。于是,为了打败其余99的修士,他又修炼了99门功法。如果您喜欢这不是剑雨,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朝穿越,竟要她与猪成婚!她,诺亚医学院的医学天才,医毒双绝。他,加洛国至高无上的祈王殿下,振威天下冷情冷性又冷酷,唯独对她强势霸道纠缠不休,誓不放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英雄联盟电竞文2015年,一记反向而过的穿刺之箭,一道闪烁在魂引之灯上的传送光芒,沉寂已久的LPL赛区再次铩羽而归。一次全球总决赛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有人郁郁寡欢,转战他处,有人一蹶不振黯然退役,而林燃,正在尝试着走向自己的职业道路。林燃坚信黎明前的黑暗不会太久,因为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撕碎黑暗,迎来破晓曙光。如果您喜欢什么叫游走型中单啊,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在我的BGM里,没有人可以打败我,就算是OAA也不行!李从心穿越到漫威世界,同时还觉醒了一个神级BGM系统,每一首背景音乐都拥有不同的功效。随着一个个背景音乐的响起,整个世界的画风都随之发生了诡异的变化钢铁侠的新元素为何叫做月棱镜?灭霸为何带着他的五将星在战场上狂秀极乐净土?从来只做看客的神秘白发老人为何突然公然出手伤人?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收看随身带着BGM闯漫威!如果您喜欢随身带着BGM闯漫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如果您喜欢眸中客,别忘记分享给朋友...